地震的等级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里氏震级(Richter magnitude),另一种是地震烈度(Mercalli intensity)。

1. 里氏震级:是根据地震震源释放的能量大小来划分的。它是由美国地震学家里氏(Richter)提出的,以地震记录中振幅为基础,用对数尺度表示。通常情况下,一个地震的里氏震级与其释放的能量成正比。里氏震级的数值越大,代表地震的能量越强,地震对周围环境的破坏力也越大。里氏震级的划分标准如下:
1.0级以下:人感觉不到
1.0 - 3.0级:一般不会被察觉
3.0 - 4.5级:有人能够感觉
4.5 - 6.0级:有震感,但一般不会对建筑物造成破坏
6.0 - 7.0级:能够引起破坏,对建筑物、桥梁等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7.0 - 8.0级:破坏性很大,对地面上的建筑物、桥梁等造成严重破坏
8.0级以上:极为破坏性,能够引起地壳的巨大变形和破坏
2.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等造成的破坏程度来划分的。根据人们的感受和对建筑物破坏的程度,将地震烈度分成12度。地震烈度的划分标准如下:
Ⅰ度:无感
Ⅱ度:能感觉到,但不破坏
Ⅲ度:内部感觉震动,室外无明显破坏
Ⅳ度:室内有震感,外部轻微破坏
Ⅴ度:室内破坏轻微,外部显著破坏
Ⅵ度:室内破坏明显,外部破坏显著
Ⅶ度:室内破坏严重,外部破坏严重
Ⅷ度:室内破坏严重,外部大面积破坏
Ⅸ度:室内破坏严重,外部大面积破坏,部分建筑倒塌
Ⅹ度:室内破坏严重,外部大面积破坏,绝大部分建筑倒塌
XI度:地基受到严重破坏,建筑物基本全部倒塌
XII度:地面出现裂缝,建筑物全部倒塌

需要注意的是,地震的等级划分标准是根据人们的感受和地震对周围环境的破坏程度来划分的,不同地区、不同建筑物的受灾情况也会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