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格物致知 原文及翻译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04 08:16:19    

【原文】

此谓知本。①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②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③,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始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④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注释】

①这一章的原文只有“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这两句话。朱熹在编写时认为,“此谓知本”一句本是上一篇文章的衍文,而在前句话后面接“此谓知之至也”一句,似乎有些突兀,好像缺少了什么。于是,朱熹便根据上下文关系,在中间重新补充了一段文字。我们这里所选的,就是朱熹后来补充的那段文字。

②即:接近,接触。穷:穷究,彻底研究。

③未穷:未穷尽,不彻底。

④益:更加。

许昌博物馆收藏协会展品,朱熹大型书法《太极图说》

【译文】

很多人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万事万物,换句话说,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就必须按触想要了解的事物,并且对其进行彻底的研究。

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而天下的万事万物也都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原理,只不过我们还没有彻底地弄清楚这些原理,所以才显得我们所得知的知识有限。因此,《大学》开篇便教育我们,要想学习更多的知识,就必须多接触天下的万事万物,用自己已经具备的知识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最终彻底地弄清楚我们所研究的事物的原理。

只要我们能够长期努力,总有一天会豁然贯通。到那时,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里外巨细地弄清楚,同时也可以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发挥到淋漓尽致,再也没有闭塞之处。这才是对万事万物做真正的认识和研究,才能称得上知识达到了顶点。

【读解】

格物致知-----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和研究而获得想要了解的知识,而不是通过对某本书的查阅而获得知识。这样的认识论具有实践意义,彻底打破了对儒家后学死啃书本的误解。

宋朝以后,"格物致知"成为中国哲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该理论被重新定义,同时被简化为"格致"。鲁迅曾在《呐喊自序》中写道∶"在这学堂里,我才知道在这世上,还有所谓格致,算学,地理,绘图和体操。"这从某种意义上表明"格物致知"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深刻影响。

简而言之,所谓的"格物致知",就是倡导实践,强调用实际行动去论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的道理。

相关文章

办信用卡的条件介绍 哪些银行可以以卡办卡

物业管理公司经营范围是什么?

法律上对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有什么规定?

图文解析新版个人所得税计算标准规则

定期存款整存整取是什么意思?主要就看三点!

任何情形下 , “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都不得超过24个月

标的与标的物,你分得清吗?

如果发生了知识产权侵权,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

在银行做跨行转账汇款要多久?怎么做又快又省钱?

房子过户费用怎么算?房屋过户包括哪些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