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说过,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中最基础的三大守恒定律之一,今天我们来看一下它的前世今生。

动量守恒定律起源于16~17世纪西欧的哲学家们对宇宙运动的哲学思考。人们在想宇宙是不是和机器一样总有一天会停下来?但是长期的观察又发现宇宙运动并没有减少。那用什么物理量能描述这个不变的量呢?
法国哲学家兼数学家、物理学家笛卡儿提出,质量和速率的乘积是一个合适的物理量。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即合外力为零:一是 系统根本不受外力;二是有外力作用但系统所受的外力之和为零,或在某个方向上外力之和为零(非理想条件);三是系统所受的外力远比内力小,且作用时间极短(近似条件)。实际做题过程中,第三点往往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大家不必吹毛求疵。
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它既适用于宏观物体,也适用于微观粒子;既适用于低速运动物体,也适用于高速运动物体。
动量守恒是一个实验规律,可用牛顿第三定律和动量定理推导出来。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1)p=p′即系统相互作用开始时的总动量等于相互作用结束时(或某一中间状态时)的总动量。
(2)Δp=0即系统的总动量的变化为零。
(3)若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则两个物体的动量变化大小相等,方向相反,Δp1=-Δp2。也可以写为m1v1+m2v2=m1v1′+m2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