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风俗与忌讳 ——《亮出最好的自己》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6 09:46:14    
《亮出最好的自己:外交官浅谈国际礼仪》作为2008年奥运会期间的礼仪力作,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张国斌先生在外交部工作四十余年,作为资深礼宾官曾参与筹备上海申博、香港回归等多项重大的礼宾活动,随同国家领导人出访三十余国。

《亮出最好的自己》是张国斌先生继《足迹:一个外交官眼中的世界》之后的又一部作品。

对于作者,前任外交部长李肇星评价道:“这位在香港回归庆典上忙里忙外的礼宾官,这位在世界各国怀抱外交邮袋保护国家秘密的外交信史,这位在摩纳哥为上海申博做后勤保障的办公室主任,热情豁达,总是未见其人先闻其笑。”

李部长曾评价到:“他还年轻,但干外交也有小三十年了;他在不同岗位上忙碌难偷半日闲,不料竟有随时笔耕这样的好习惯,而且委实写得不错,立意高远、感情淳朴,语言也流畅凝练。”(摘自《足迹》序言)

在谈到本书的创作初衷时,张国斌先生是这样说的: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人对于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涉外礼仪之重要性的认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相较于需求的迫切,礼仪修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却令人堪忧。有感于此,作者希望将自己得自外交工作的一些经验与体悟,尤其是在外交部礼宾司供职期间的得失与感悟,以及长期驻国外的工作经历与大家分享,为那些已经出国和即将出国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在《亮出最好的自己》中,作者以一个外交官的视角审视国人在各种涉外活动中的表现,列举了大量外交工作与生活中的鲜活事例——很多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细节,却是对外交往中的“致命伤”,用生动、风趣的语言阐释了中西文化的差别,以及基于此的中外礼仪礼宾方面的差异。

本次有声内容文稿

欢迎收听《外交官说事儿》有声节目,今天为大家带来的内容是来自张国斌老师的著作《亮出最好的自己》。

对于国外的风俗,每个国家经由历史的沿革形成了独到的文化。

我们在上一期节目里聊到了西方礼仪的起源以及法国人的特点。那么今天我们继续跟随张国斌老师的笔触去看看德国的风俗和禁忌都有哪些。

比起潇洒的法国人,德国人严谨得略显刻板:制度不允许的事情坚决不做,制度允许的事情照做不误,并且无论是拒绝还是执行都非常认真负责,看上去永远是那么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关于德国人的“古板”,有这样一则笑话:

一个中国人在法兰克福着急赶路,中途向德国人打听还要走多久才能抵达目的地。德国人望着他一言不发,中国人以为对方听不懂自己说的话,便低头继续赶路。不曾想没走几步,那个德国人便追上来告诉他说,大概二十分钟就能到了。中国人好生奇怪,问为什么刚才不回答?德国人认真地说,我不知道你走路的速度,怎么能估算出时间呢?

除了严谨以外,德国人另一个名扬世界的特征就是守时。在德国有一句古老的谚语,叫做“守时是国王的礼貌”。

很有意思的一种情况是,德国的火车站都有好几个时钟,就连火车座位上都有被称作“火车伴侣”的列车时刻表,方便乘客翻阅;每次火车到站都很准时,乘客甚至不用听广播、不用看表,根据时间就可以判断是否到站。

与严谨、守时相伴的是德国人的认真与仔细。如果你答应了对方某事,就一定要做到,否则很有可能失去这份友情。

曾有中国代表团成员和德国人谈起某事时表示,自己回国后一定和对方联系,告知有关情况,但往往是人一离开,就杳无音讯。时间一长,有些德国人甚至不愿意接待中国来的代表团了。

鲜花、糖果、书籍、相册、围巾等是德国人之间礼尚往来最常见的礼物,但是忌讳红色、蓝色和茶色。

德国人爱清洁,喜欢音乐,他们尊重传统和权威,聊天的时候切记,不要涉及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关的话题。

如果你酒量有限,千万别跟爱喝啤酒的德国人碰杯,因为一旦碰杯,就需要一口气喝光,这种酒桌上的豪气倒是与中国人有几分相似。

相关文章

什么是假冒注册商标罪,如何处罚?

什么是过境签证?过境签证能打工吗?

不动产登记:购买新房所需税费大揭秘

「法律法规学习」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

小区物业管理范围和责任有哪些

商标转让有哪些具体流程?

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区别是什么?

好消息!多家银行宣布信用卡还款新规定

回顾中国退耕还林政策,从退耕还林到退林还耕地保护的思考。

公摊面积或将“取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公摊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