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4 08:46:41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广义的比例原则包括以下三项次级原则:

一是,必要性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特别是实施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时,只有认定该行为对于达到相应行政目的或目标是必要和必须的,才能实施。

二是,适当性原则。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之前,必须要先对所涉利益进行衡量,只有在确认实施该行为对于实现相应行政目标是适当的,并且可能取得的利益大于受到损害的,收益大于成本,才能实施。

三是,最小损害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在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选择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案实施。

狭义的比例原则即最小损害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其目的和手段必须对称和相适应。

相关文章

斗字开头成语有哪些(一天一成语:斗筲之器)

专业技术职称怎么填呀(什么是职称?)

八门遁甲顺序图解(奇门遁甲,八门排布规律与方法)

世界上最大的食肉恐龙排行榜(世界十大系列——最大食肉恐龙)

左传善莫大焉上两句是什么(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

艾格蒙联盟是干什么的(如何取得加拿大MSB牌照?)

世界立定跳远纪录是多少米(世界上跳最远的人,这都不是跳远,这是在飞!)

绝地求生录像怎么快进和倒退的(绝地求生回放怎么快进拉进度条 )

骁字怎么读音是什么(“骁”不读yáo,也不读jiāo,那你知道正确读音吗?)

赤伶是什么意思(你真的听懂歌曲《赤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