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中的比例原则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14 08:46:41    

比例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其基本含义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权益,如为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应将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内,保持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

广义的比例原则包括以下三项次级原则:

一是,必要性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特别是实施对行政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时,只有认定该行为对于达到相应行政目的或目标是必要和必须的,才能实施。

二是,适当性原则。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行为之前,必须要先对所涉利益进行衡量,只有在确认实施该行为对于实现相应行政目标是适当的,并且可能取得的利益大于受到损害的,收益大于成本,才能实施。

三是,最小损害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在多种方案中进行选择,选择对行政相对人权益损害最小的方案实施。

狭义的比例原则即最小损害原则,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其目的和手段必须对称和相适应。

相关文章

禁毒法规定的禁毒工作机制是什么(如何依法推进禁毒社会化工作)

中国早教机构排名(中国口碑最好的十大早教机构排名)

格兰仕微波炉使用说明(格兰仕微波炉解冻:需要加水吗 ,解冻要多久,等各种注意事项!)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你知道多少?

九阳豆浆机哪款最好(轻松搞定上百种食谱的豆浆机,九阳不用手洗豆浆机K518做到了)

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是多少(养老保险60%与100%缴纳的选择,养老金待遇差多少,实际案例分析)

暂住证如何办理(暂住证(居住证)办理需要什么材料?)

工资拖欠求助热线是多少(工资拖欠问题,记住这几个☎️可拿回欠款)

杀猪盘诈骗最佳解决方法(深陷杀猪盘?别慌!自救指南让你摆脱韭菜命运!)

深圳公积金怎么全部取出(在深圳缺钱,自己的社保和公积金账户的钱能取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