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房地产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房价高速上涨,城市房屋可以自由买卖,这使得城里人财产性收入不断提高,有些市民坐拥百万家产,但农村房产买卖交易一直受到较大的限制,这就使得很多农民不再淡定了。

一些农民提到,农村房产限制交易造成了农民房屋“不值钱”,农民与城市居民相比,就少了房产这一项重要的财产性收入。另一方面,由于近年来农民进城不断增多,再加上很多农民另选他地建设新房,造成很多“空心房”问题,农村房屋和宅基地限制买卖,也使得这一问题不断积压。
一些城里人对农村房产买卖交易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有些人提出农村自然环境好、空气清新,想在农村安家置业,也有的想在城郊农村解决住房问题,但苦于农村房产交易没有保障,使得这个想法迟迟没有实现。
农村房产和宅基地到底能不能买卖?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提高了农民土地权益,能给农民带来哪些实惠?农民对自家宅基地到底拥有哪些“资格权”,以下这3点你必须知道,农民的土地权益还是不断增加了。

1、农村宅基地是集体公有,农户拥有的是使用权
我国实行的是土地公有制,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无论土地制度改革如何推进,这一点都是不能改变的,这也农村宅基地不能对外买卖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城里土地为国家所有,使用权可以在所有人员之间转让、买卖,而集体所有就限制了农村宅基地转让的范围。
2、宅基地可以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转让
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转让,是国家积极鼓励和支持的,因为这就能够较好地解决“空心房”和部分农民分不到宅基地的问题。但宅基地转让也有着严格的限制,其中受让者必须是本村村民且符合取得宅基地的条件,也就是已经分户且没有宅基地。
3、“三权分置”改革给予了农民更多的土地权益
为了更好地维护农民土地权益,国家提出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改革新理念,主旨是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适度放活宅基地“使用权。
总之,土地制度是农村的根本制度,土地关系是农村最基础的生产关系,土地权益是农民的重大权益。推进包括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内的土地制度改革,关系重大,牵一发而动全身,既要积极稳妥,还要规范有序,审慎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