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戴河位于河北省东部,秦皇岛市西南部,境内景色秀丽,古迹众多,早在1898年便被年清政府正式辟为旅游避暑区,它也因此成为了洋人趋之若鹜的地方。
本组图片选取的是美国摄影师甘博在1919年所拍摄的照片,之前编发过一组北戴河乡村旧影的图文,很多网友说没有看到大海,本期我们就专门看一看100多年前北戴河大海的景象。

莲蓬山
莲蓬山位于北戴河南侧海边,又名联峰山,海拔不高,只有100多米,但因毗邻大海,是一处极佳的观海看景之地。

鹰角石远眺
鹰角石是北戴河海滨东山一带的名胜,孤峰耸立,峭壁如削,形似雄鹰屹立,故名鹰角石。过去这里常有成群的鸽子相聚石上或栖於石缝,故亦通称“鸽子窝”。图为海水落潮时的景象,远处是连绵的东部山脉。

海滨洋房
北戴河被辟为避暑地之后,很多洋商、传教士以及当时的权贵纷纷来到这里选址安居、兴业置产。图为一处外国人的聚居区,洋房密布,不远处就是一片碧绿的海湾。

失火的酒店
随着北戴河在国际上的名声越来越大,这里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酒店供旅游者安顿。当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够来此休闲避暑的绝不可能是普通百姓。图为一家发生火灾的酒店,从周边幸存的建筑便能看出其规模很大。

一片狼藉
大火早已被扑灭,但主建筑已经被烧得只剩下了框架,院内一片狼藉。在这些垃圾当中,我们发现有一块石棉瓦一样的物品,它可能是铁皮瓦,但也不排除是石棉瓦的可能。1900年,捷克发明家和企业家路德维希哈奇克就成功发明和生产出石棉水泥,石棉瓦也随之出现,并且以其轻便、便宜和耐火的特性,被人们广泛使用。北戴河是洋人聚集的地方,出现石棉瓦也非不可能。

远望灯塔
为了方便海上船只来往,当地在距离北戴河车站以东约六七里的地方,建起了一座灯塔,为船只指明航向。

灯塔近景
这是1942年拍摄的灯塔照片,和之前小编分享的清末灯塔相比,外形有了很大的改变,至于这座灯塔建造的具体日期已不可考。图中在灯塔前站立的是四名德国孩子。

灯塔附近的岩石
金山嘴突在海面上,好像一个半岛,站着岩石顶上,极目远眺,往来风帆尽收眼底。岩石之下的海面激流翻滚,浪花喷薄,极其令人震撼。

海上景象
一只小木船漂流在辽阔的海面上,船舱里站在一名正在下网的男子,船下浪花滚滚,波涛汹涌。

渔夫剪影
正是退潮时分,五名渔夫站在前滩上,等待起网的时刻。海风和烈日已经将他们的肌肤晒成了古铜色。

拖网等待
这张图片清晰呈现了当地渔民下网捕鱼的情景, 有人在浅滩上走来走去,也有人手里拿着渔网的绳子。

奋力起网
十数名渔夫站在浅水里,齐心协力地拉动渔网上的绳索,从他们的身体姿态可知渔网的面积很大。

查看收获
渔网被慢慢拉到浅滩上,一些人开始迫不及待地进入网里寻找捕获的海鱼。在画面中间,是一个赤身露体的男子。

收获寥寥
渔网被全部拉到前滩上,然而网里的收获却令人大失所望。画面中有一名男子还留着前清的辫子,另外还有两个提着竹篮打算捡漏的孩子。

赤身作业
可以看到,很多男子为了工作方便都脱光了衣服。男人张网捕鱼的时候,妇女不得靠近,这是当地人们早已达成的共识。然而,虽然大家干得很努力,但没有多少收获。一些孩子不死心,在渔网的角落里寻找可能遗落的小鱼小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