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期 丨山行. (唐)杜牧翻译原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0 15:31:14    




注释:

山行:

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寒山石径斜: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为倾斜的意思。

白云生处有人家:

生:产生,生出。另有版本作“深”。(“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的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

车:轿子。

坐:因为。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霜叶红于二月花: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

在那白云生出的地方居然还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

枫叶被秋霜染过,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美丽。

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一次远山旅行,其具体创作时间难以确证。作者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美景之中,于是创作此诗以记之。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是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是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引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表达的意思不过是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的孙子,杜从郁的儿子。26岁,也就是唐文宗大和二年的时候考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杜牧因晚年住在长安南的樊川别墅,故后世称之为“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在晚唐成就颇高,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相关文章

生石灰价格是多少(生石灰还有假货?该如何判断生石灰的真假)

表示心情的成语是什么(小学语文1-6年级常用词语集锦)

青铜门后的终极秘密到底是什么(盗墓笔记:青铜门后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32开纸尺寸是多大(装订到底有哪些类型呢?)

中脘穴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中脘穴的适宜对象、操作技巧、禁忌和案例解说)

浪费水的现象有哪些如何解决(节约每一滴水!你可以这样做→)

十八大开幕时间和闭幕时间(你知道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会期是多长时间吗?)

橡皮泥干了怎么办才能玩(让橡皮泥恢复柔软的方法)

紫色代表什么意义和象征什么(每个人心里的那一抹紫)

大一寸照片制作教程(如何制作大一寸证件照电子版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