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即将兵临城下的金军,宋徽宗无比恐慌。
此前两月,北宋宣和七年十月(1125年11月),金兵在攻灭辽国后,又兵分东西两路南下进攻北宋,尽管西路金军被顽强的宋军困阻于太原城下,但是东路金军却所向披靡,一路直逼河南。
金兵攻势迅猛,宋徽宗只得一边下令天下勤王拱卫首都开封,又下发罪己诏,自责即位二十六年来导致贤良蒙难,小人得志;横征暴敛,奢靡成风,民财将尽,利源已竭——大难临头之际,情辞颇为恳切。
为了表示悔过的决心,宋徽宗承诺废除所有不得人心的恶政,包括花石纲、道官制度等等。他呼吁有识之士站出来,有军事才能的就拱卫王都,有治国良策的就上书言事,表态朝廷绝不辜负人才。
但话是这么说,自封“教主道君皇帝”的宋徽宗还是决定三十六计、走为上策,为此,他向臣子们表态自己“欲幸淮浙”,而留下太子赵桓守卫首都开封。
在遭到臣子们的激烈反对后,宋徽宗竟然心一横,决定提前禅位给儿子赵桓,好推卸责任方便自己逃之夭夭,于是,宣和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126年1月18日),宋徽宗传令太子赵桓入宫接受禅位,并命令手下将龙袍强行披在赵桓身上。
眼见金兵即将兵临城下,父皇宋徽宗却选择临阵脱逃,要自己肩挑大任,全无骨气的太子赵桓也死活不肯接受父亲禅位,在宋徽宗面前痛哭流涕,甚至几次“气绝于地”。
宋徽宗无奈,只得用左手写道:“汝不受,则不孝矣。”赵桓则立马回答:“臣若受之,是不孝矣。”于是宋徽宗又叫来郑皇后一起劝说赵桓:“官家老矣,吾夫妇欲以身托汝也。”
说完,宋徽宗又命令宦官强行将太子赵桓拥挟到福宁殿即位,万般无奈之下,赵桓只得接下来这个烫手山芋,这就是后世所称的北宋末代皇帝宋钦宗。
当然,这个末代皇帝的名衔,本来应该是宋徽宗的,只是这个黑锅被他甩给了儿子宋钦宗。
如此也难怪,赵桓竟然死活不肯当这个天下至尊的皇帝。
此时,距离北宋亡国,还有一年多时间。
宋徽宗(1082-1135)强行禅位给儿子宋钦宗,堪称千古奇谈。图源:网络
01
宋钦宗在心不甘、情不愿当上皇帝后六天,北宋帝国迎来了亡国前的倒数第二个新年,宋钦宗宣布将年号从宣和改元靖康,于是,1126年1月,进入了靖康元年时间。
新年伊始,探子就传来了金军即将渡过黄河的消息,已经身为太上皇的宋徽宗极度惶恐,于是下诏说自己要去亳州(今安徽亳州)太清宫“烧香”,随即在正月初三晚上狼狈开溜,由于出逃仓促,宋徽宗身边只有权臣蔡京的儿子蔡攸和几个太监随从,他们先是出开封通津门乘船南下,宋徽宗嫌船行太慢,于是又“乘肩舆”,宋徽宗又觉得太慢,于是就又随便在岸边找了一艘搬运砖瓦的船南下,因为粮食没带够,宋徽宗在船上肚子饿得要命,只得从船家那里要了一枚炊饼,几个人分着一起吃掉了。
考虑到亳州距离开封还是太近,宋徽宗临时又改了主意,指示去更远处的镇江。到了镇江,宋徽宗这才觉得金兵远了、心神稍定下来,于是,尽管已身为太上皇,他还是以“今上”的姿态向东南各地官员发出几道诏书,其中核心内容是:要求东南各地官员不得向东京(开封)传递任何公文;并且江南的军队也不准再勤王支援开封,而是要停下来保护他宋徽宗;另外,东南各地物资也不准再运往开封,而是要留下来给他太上皇享用。
大敌入侵,帝国危难在即,而他作为天子却甩锅“禅位”逃难镇江,并且不顾首都前线安危,截留军队和物资,试图在东南地区另立朝堂,对宋钦宗来说,这个老爸确实忒不仁义了。
不仅如此,宋徽宗到了江南,就忘了逃难时的炊饼,而恢复了奢侈的物欲,他下令手下在江淮地区肆意搜刮百姓,“所至藩篱鸡犬,萧然一空”,而江南地区的官员们则在太上皇宋徽宗与今上宋钦宗之间莫知所从,帝国大敌当前,朝政已然出现分裂局面。
在前线,就在宋徽宗出逃开封的当天,靖康元年(1126)正月初三,东路金军就渡过了黄河,并在三天后的正月初六日抵达开封城下,开始了第一次开封围城之战。
女真来袭,掀开靖康之耻序幕。图源:影视剧照
由于约定联合进攻的西路金军受阻于太原城下,因此此次孤军深入开封的东路金军仅有六万多人,尽管如此,面对近十万守城宋军,立国初始、军心壮盛的金军还是志在必得,悍然发起进攻。
起初,宋钦宗在父亲宋徽宗逃跑后,自己也想开溜大吉,朝中大臣也多数骨软主张迁都避难,没想到却被兵部侍郎李纲强力阻止,无奈之下,刚登基没几天的宋钦宗为了做样子,只得命令文人进士出身的李纲以尚书右丞、东京留守的身份统兵御敌。
为了防止唐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和五代十国军人专权的局面再现,北宋在开国之初就立下了崇文抑武的国策,这使得在靖康元年的大难之际,北宋皇城内,竟然没有一位能够统兵出战的武将可以统领大军。
尽管毫无统兵经验,但李纲还是出色地履行了职责,在他的调遣下,宋军依靠开封坚城,多次击退了金兵的强攻,但宋钦宗却畏金如虎,对击退孤军深入北宋腹地、犯了兵家大忌的金军不仅没有丝毫信心,相反还派出主和派的浪子宰相李邦彦到金营谈判,东路金军主将完颜宗望(斡离不)于是提出要宋人赔偿五百万两黄金,和五百万两白银,以及绢彩百万匹,马驴骡各以万计;并割让太原、中山(今河北定县)、河间(今河北河间)的三镇之地,另外宋人皇帝还必须尊称金主为伯父的苛刻条件。
奇特的是,满朝文臣除了李纲外,绝大部分人竟然都支持如此无耻的议和条件,于是宋钦宗下令在开封城内大肆搜刮掠夺,最后凑到了二十多万两黄金和四百多万两白银送给金人,为了表示诚意,宋钦宗又命令少宰张邦昌和康王赵构作为人质,前往金营议和。
就在宋金双方议和之际,北宋各路勤王援军也源源不断来到开封城下,到了正月十八日,各路援军已达二十多万人,加上开封城内的十万守军,开封内外宋军高达三十万人,对六万金军形成了绝对优势。
眼见援军来临,宋钦宗于是命令来自西北的武安军承宣使姚平仲带领万人夜袭金营,没想到消息走漏,宋军大败,于是主和派趁机攻击主战的李纲,和来自西北的名将种师道等人,宋钦宗于是将李纲和种师道罢职,以此向金人“谢罪”。
听闻消息后,开封全城军民震动,太学生陈东更是带领几百名太学生到皇城宣德门伏阙上书,请求恢复李纲和种师道的职务,让他们继续带兵作战,当时,开封城内十几万人闻声而动支持陈东等人请愿,全城咆哮震动。
为了防止兵变民变,宋钦宗不得已下令恢复李纲和种师道职务,在两人主持下,宋军依托开封,开始内外夹攻金军,眼见形势不利,金军主将完颜宗望只得无奈带着掳掠勒索得来的战利品,匆匆退兵北归,宋朝军民由此取得了第一次开封保卫战的胜利。
02
尽管第一次开封之围解除,宋钦宗却始终畏金如虎,将名将种师道“派兵尾随金兵,待金兵半渡黄河时击之、打残东路金军”的建议完全否决,眼睁睁看着金兵毫发无损地猖狂回撤,从而为几个月后金军卷土重来埋下了祸患。
眼见宋钦宗不批准主动出击,种师道又提出下策,主张应该将勤王大军驻扎在黄河两岸,防止金军再次渡河,预为“防秋”之计,宋钦宗对此准奏,但主和派的文臣吴敏、唐恪、耿南仲等人则认为如此一来劳师动众,会浪费很多钱,于是,种师道防卫黄河的计划也被否决。
不仅如此,朝中主和派还以勤王军队远来耗费太多为由,将各地勤王军队大部分遣散,并命令他们不得轻易来开封勤王,免得朝廷花太多钱——这样一来,这些脑残决定,就为金兵几个月后卷土重来二围开封时,开封竟然没有多少勤王军队拱卫首都,以致最终城破亡国埋下了伏笔。
听说金兵一退,宋徽宗又想念起了开封,在逃难江淮的日子,他虽然四处搜刮、发号施令,俨然像在位时一样威风,但想到自己临阵脱逃,而儿子却能“神勇”御敌,他难免一下子失了人心、落了下势,不得已,宋徽宗只得在儿子宋钦宗的“恭迎”下返回开封。
见到仓皇归来的父亲宋徽宗,宋钦宗心中估计难免恼火,此前开封被围,父亲宋徽宗不仅无耻脱逃,而且在镇江截留东南地区的军队、财源,不仅陷儿子和国家于不义,而且俨然有另立朝政、分庭抗礼的架势,这不免让宋钦宗心生猜忌。
回到开封的宋徽宗则竭力为自己辩解,他说,我当初都是被小人蛊惑陷害,由于人到江南兵力不足,所以我才截留军队和财源,免得儿子你担心我的安危啊,否则我要是被金人劫持,也不太好是不是……
面对无耻的太上皇父亲,宋钦宗虽然不好发作,但却开始运作,将宋徽宗身边的内侍全部换成自己的耳目,并且派遣“全忠孝大节者”来监视宋徽宗的言行。
金兵退兵后半年,靖康元年(1126)十月初十,这一天宋徽宗过生日,宋钦宗带着百官前往祝寿,当日畅饮开怀的宋徽宗于是亲自给儿子倒了一杯酒,宋钦宗正要喝的时候,有大臣赶紧上前轻碰钦宗的脚,暗示钦宗要小心酒里有毒,于是钦宗“坚辞,不敢饮而退”。
宋徽宗一看自己竟然被怀疑要投毒复辟,或许悲从中来,于是“嚎哭入宫”。
就在宋徽宗、宋钦宗父子相互猜忌前两个月,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卷土重来二次侵宋。
此前,宋钦宗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胜利后,先后命令宋军兵分多路、三次北上救援重镇太原,但北宋中央还是援用祖宗旧例,以丝毫不懂军事的文臣驾驭武将,结果导致武将临阵无法灵活指挥,处处受制于瞎指挥的文人,以致各路宋军先后大败,二十多万北上宋军要么被歼灭、要么被重创,因此,当八月金军卷土重来时,北宋在北方边境,已然没有大军可以御敌。
对于第二次侵宋,金军跟第一次一样,依然兵分东西两路,其中东路由完颜宗望(斡离不)指挥,西路由完颜宗翰(粘罕)指挥。此次伐宋,金军吸取教训,继续围攻太原,而此前遭遇数月围城的太原城早已人困粮绝,守军到最后甚至“人相食”,但即使如此,太原宋军在知府张孝纯、副总管王禀(后被宋钦宗授为建武军节度使)率领下仍然誓死不降。
虽然太原宋军英勇守城,但由于各路前往救援的宋军相继被击溃,最终到靖康元年九月初三日,金军最终攻陷太原,太原城破后,王禀率领残存士兵继续巷战,最终与儿子王荀投汾河自尽、壮烈殉国。完颜宗翰鉴于围攻太原死伤惨重,对王禀恨之入骨,他在获得王禀尸体后,不仅破口大骂,还下令将王禀尸体剁为肉泥、进行泄愤。王禀之死,前后堪称壮烈。但是太原保卫战中的另外一位功臣、太原知府张孝纯则在被俘后晚节不保、投降了金人。
太原失守,也使得金军西路军得以逼近潼关,由此堵住了试图从陕西等地东进增援开封的宋军,当时,完颜宗翰留下五万多人封锁潼关,自己则带领七万多人继续南下进攻开封。
金军东路军方面,完颜宗望则于农历十月击败宋朝将领种师闵于井陉,然后又历时四十多天攻占河北重镇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宋军守将刘翊在城破后仍然进行巷战,最终力尽自缢殉国,知府李邈也在被俘后拒绝投降、从容就义。
至此,北宋在河东的门户太原,在河北的重镇真定全部沦陷,而西部的门户潼关则被金军封锁,至此,开封已经在金军的锋芒之下要塞全失、门户大开。
在此情况下,除去五万多封锁潼关的金军外,东西两路金军共十五万人,分别于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初二和二十五日抵达开封城下,此时,是阳历1126年12月底。
此前,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时,围城金兵仅有东路军六万多人,而宋军内外则有三十万人,宋军的兵力优势,也是第一次开封保卫战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但时隔仅仅几个月,由于大部分勤王宋军被遣散,加上二十多万北上援救太原的宋军被击溃,这就使得当金军第二次兵围开封时,宋军在城内的守军竟然只有约七万人,与城外十五万金军相比,短短几个月间,宋金的力量对比已经明显易势。
由于此前勤王大军被遣散,加上北宋朝廷为了节约经费,自作聪明严令各地不得轻易勤王,这就使得当金军第二次兵临城下时,开封城内外顿时陷入十万火急的危局之中,尽管南道总管张叔夜与两个儿子张伯奋、张仲熊违抗命令、率领一万三千人火速来援,但这也是第二次开封保卫战中,唯一一支能进入开封城的勤王军队,至此,开封城内能守城御敌的,仅仅只有八万来人。
第二次开封之围时,李纲等主战派已经被罢免。图源:影视剧照
03
早在北宋建国(960)前13年,公元947年,契丹军队就曾经攻陷开封,灭亡了后晋。
有鉴于历史教训,宋太祖赵匡胤在陈桥兵变立国后,就对位处平原,除了北面黄河外几乎无险可守的开封忧心忡忡,为此,他多次前往河洛盆地考察,希望将首都西迁到“河山共戴,形势甲于天下”的易守难攻的洛阳。
但就在赵匡胤谋划迁都之时,他的弟弟赵光义等人则以“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为由极力反对,赵匡胤为此仰天长叹“患不在今日,自此去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不久,开宝九年(976)十月,赵匡胤在斧声烛影之中离奇暴毙,赵光义夺位,是为宋太宗。宋太宗上位后,北宋有关迁都的计划彻底搁浅,而位处四战之地的开封,果然在赵匡胤死后一百多年,迎来了北宋亡国之战。
除了立都开封的战略失误外,北宋长期以来崇文抑武的国策,也使得军队虽然人数众多,但却大多不堪一战,加上皇帝经常远隔千里盲目指挥、不懂军事的文臣长期驾驭武将和军队,种种不利因素,使得北宋一旦面临强敌,很快就进入了亡国境地。
当时,金军从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初二日开始第二次围攻开封,正当宋钦宗手足无措之下,原兵部尚书、后来改任同知枢密院的孙傅,竟然举荐了一个据说懂得道术“六甲”破敌之法的市井游民郭京,说此人身怀道家法术,可以用七千七百七十七人布阵作法打败金兵,宋钦宗喜出望外,于是“乃授以官职,并赐以金帛数万”,命令郭京在开封城中募兵抗击金兵,江湖骗子郭京于是招募了一批市井无赖作为“神兵”,于金兵第二次围城后二十多天的闰十一月二十五日出战,结果还没开战,郭京的所谓“六甲神兵”就四处逃窜,于是金兵趁势尾随攻入开封宣化门,开封外城就这样被轻易攻破,郭京则趁乱逃跑,不知去向。
在攻占开封外城后,金军暂停了进攻,假惺惺宣布要议和退兵,并要宋朝使臣通知让宋徽宗作为代表前来金营议和,无奈之下,宋钦宗以孝道为鉴,于金兵攻占开封外城后五日,也就是靖康元年闰十一月三十日,亲自前往金营议和。
如此一来,软弱无能的宋钦宗自送虎口,正中金人下怀,于是金人要宋钦宗献上降表,宋钦宗让大臣改了四遍文字,金人才接受降表,随后又举行受降仪式,让宋钦宗和随行大臣在香案前向北朝拜金主,并当众宣读降表。
被拘三天后,宋钦宗君臣被放归开封内城,他们在金人要求下,让宋军在城内搜刮了7000多匹骡马和1500名少女送给金人使用、淫乐,由于人数不够,宋钦宗甚至让自己的妃嫔充数送给金人。
在金兵要求下,靖康二年(1127)正月初十,宋钦宗被迫率群臣再赴金营,此后,他被金人扣押不还,身处孤城之中的宋臣,则继续搜刮百姓,最后又掘尽民财,得到十六万两黄金、二百万两白银和一百万匹绸缎送给金人,贪婪残暴的金人则要求宋人用女子来替代金银纳贡,并规定每名公主或王妃可以抵一千锭金,皇室同宗的女儿可抵五百锭金,贵戚的女儿抵一百锭银,在此次掠夺中,开封城内从公主、妃嫔到普通市民和妓女,又有五千多名女子被强行掠送给金人凌辱淫乐。
恰逢开春严寒风雪,当时,开封孤城内的百姓外援断绝、无以为食,在吃光城内的猫狗后,又开始吃死人肉,由此导致瘟疫蔓延,城内饥荒、瘟疫死者不计其数。
眼看开封城内,从人民到财产都已搜刮压榨殆尽,金人于是决定废黜失去利用价值的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二月初六,金人正式废黜宋钦宗和宋徽宗父子为庶人,当时,金人强迫宋钦宗脱下龙袍,吏部侍郎李若水就紧紧抱住宋钦宗,不让他脱下,金人于是暴殴李若水,完颜宗翰见李若水忠勇可嘉,就想收买利用他,宗翰对李若水说:“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没想到李若水却对金人大骂不绝,宗翰恼羞成怒,命人将李若水舌头割掉,李若水又怒目而视,以手怒指金人,最终被挖目断手、寸磔凌迟而死,时年仅三十五岁。
宋钦宗、宋徽宗被废,北宋至此名义上已经亡国,随后,金人又命宋人汉奸、京城四壁都巡检使范琼派兵四处搜寻赵宋皇室三千多人,并将他们捆绑连在一起送到金营。而赵宋皇室高层中,除了宋哲宗的废皇后孟氏因为被废后住在民宅,幸免于难外,其他开封城内的皇室成员几乎被扫荡一空。
考虑到金军撤离后的宋土治理问题,于是金人又于靖康二年(1127)二月十三日指示立张邦昌为帝,让他建立一个国号为“大楚”的傀儡政权来代替金人行政。
在将开封城内外几乎掘地三尺、掳掠搜刮榨干后,到了靖康二年(1127)三月,金人将掳掠得来的金银财宝、古董礼器等各种金银珍宝,和赵宋皇室、妃嫔宫人、工匠民女等共十来万人分成七批押解北上,其中宋徽宗于当年三月二十九日被北遣,宋钦宗与太子赵谌则于当年四月初一被押北上,至此,这场被后世称为“靖康之变”的旷世巨难,以北宋的屈辱性灭亡告终,但宋室抗争并未结束,南宋也将继之而起,而靖康之变给中国历史带来的剧烈冲击,此时才刚刚开始。
开封。图源:图虫创意
04
对于金人而言,从1114年完颜阿骨打起兵反辽,到第二年(1115)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再到1125年灭辽,1127年攻灭北宋,金人从崛起到相继歼灭两大强国辽国和北宋,仅仅用了13年时间,短短时间就取得如此巨大成就,因此金人对于如何治理宋土,一时之间也没有经验和更好主意,对于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收获在于以一种游牧民族扫秋风式的掠夺,来获取财富和人口,至于土地,他们则还没下定决心进行经营治理。
因此,就像公元947年,契丹军队攻陷开封、灭亡后晋后不久就匆匆北撤一样,考虑到即将来临的炎热夏季,不习惯南方气候的金人决定北撤,而更重要的,是此次攻灭北宋,金人就像第一次围攻开封一样,采取的也是跳城作战、直捣开封的方式,沿途有大量北宋城池仍然在宋军掌控之中,考虑到各路宋人的勤王军队可能像第一次围城战一样再次聚拢过来,担心被围攻的金人因此也必须迅速撤退。
对于宋人来说,开封虽然陷落,宋钦宗和宋徽宗也被俘北上,但与以往王朝沦亡不同的是,此时的北宋王朝在经济上仍然处于盛世,且广大的西北和南方地区并未受到战乱影响,无论是从土地、人口还是经济而言,北宋的猝然而亡虽然使得所谓的盛世局面戛然而止,但宋朝仍然有强大的人口和经济基础来支持反攻和复国。
在此情况下,金人在掳掠宋钦宗、宋徽宗和北宋皇室等十万人口北上之时,沿途经过还有不少城池仍在宋军掌控之中,虽然宋人不敢贸然出击,但宋人显然也明白,宋国的实力仍在,仍然有反戈一击的潜力和可能性,他们缺的,只是一面新的旗帜和带头人。
而承担起重振宋室江山重任的,是宋徽宗的第九子、康王赵构。
在靖康之变中,宋徽宗三十一个儿子中, 连同宋钦宗在内一共有30人被金兵俘虏押解北上,而唯一逃过灾难的,正是康王赵构。
作为宋徽宗的第九子,赵构的生母韦氏本是宫女,由于母亲出身卑微,自己又是第九子,所谓赵构无论是以嫡还是以长论,都跟皇位距离遥远。
按照史书记载,第一次开封之围时,金人除了要求宋朝割地、赔款,还要求送一位亲王和一位宰相作为人质,当时宋钦宗将作为亲王的弟弟们召来,问谁愿意前往,仅有20虚岁的康王赵构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又或者说,因为他在亲王中地位本就边缘,因此也就被宋钦宗点头赞许送入金人魔掌之中。
但利益得失、焉知祸福,与后人对赵构胆怯懦弱的认知、以为他只是一位文弱亲王不同的是,史书记载,真实的康王赵构实际上喜欢骑马射箭、双臂可以平举各一百一十斤重物、然后还可以走数百步,在皇子中堪称神勇,即使在军人中,他的体魄也堪称健将级别,也正因此,他后来能活到帝王中罕见的81岁高龄(1107-1187),应该说跟他喜欢锻炼、在帝王中体质超群有很大关系。
康王赵构被送往金营中作人质后,据说金军主将完颜宗望(斡离不)或许是为了测试,与他一同射箭比武,没想到赵构连发三箭,全部中的,这也引起了完颜宗望的怀疑,以为皇室子弟按理说应该养尊处优,怎么会武艺超群;事后没多久,由于各路勤王大军陆续抵达开封城下,宋钦宗随即下令反击,当时,来自西北的将领姚平仲带领万人夜袭金营,结果被金兵提前获悉伏兵击败——两件事连在一起,或许使得完颜宗望严重怀疑赵构是个冒牌皇子,否则宋人怎么会不顾赵构的死活发起夜袭,于是,完颜宗望提出要宋钦宗更换人质,赵构因此又被送回开封城内,逃过一劫。
第一次开封保卫战胜利后,就在金军第二次兵围开封前,赵构又被宋钦宗指派与使臣王云一起,前往燕京与金人商谈割地议和之事,没想到半路抵达磁州(今河北磁县)时,愤怒的民众拦住议和车队,当场打死了王云,磁州守臣宗泽也顺势劝导赵构不要前往金营,而是留下来领导军民抗金。
本来就畏惧金人、担心再次被扣押的赵构于是借口不再北上,但他也不敢停留在靠近宋金对峙前线的磁州,而是折返南下相州(今河南安阳)观察形势。转眼进入靖康元年(1126)闰十一月,金军第二次兵临开封城下,宋钦宗于是派人潜出开封找到赵构,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让他火速率兵勤王开封。
利用宋钦宗的诏命,赵构开始募兵扩军,他随后迁往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宗泽、张俊纷纷率领军马赶来会合,赵构手下逐渐拥有了十万大军,但他只是派宗泽率领几千士兵赶往开封救援,他本人则是拥兵自保、观望时局。
由于金军第二次围城仅仅用了二十多天就攻陷了开封外城,不久宋钦宗、宋徽宗相继被俘,到了靖康二年(1127)四月初一,宋钦宗、宋徽宗父子连同北宋皇室、宗亲、大臣和工匠、百姓等十来万人被全部押解北上。眼见金兵北撤,被金人立为伪楚皇帝的张邦昌立即宣布还政赵氏,并恭请被金人搜索遗漏的宋哲宗废后孟皇后垂帘听政。
在张邦昌还政和孟皇后的授旨下,作为宋徽宗唯一幸存的皇子,康王赵构由此在当年(1127)五月初一日,在南京(河南商丘)宣布即位,并改年号为建炎,是为宋高宗,而由宋高宗开启的宋代,也被后人称为南宋。
由此,1127年前半段是宋钦宗的靖康二年,从当年五月开始的后半段则是宋高宗开启的建炎元年,“建炎”的寓意是“以火克金”,同时也有跟北宋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年号“建隆”相互呼应的用意。
历史,由此开始进入南宋时间。
靖康之变,使得原本无缘帝位的宋高宗因缘际会创立了南宋。图源:网络
05
宋高宗赵构虽然是南宋开国皇帝,但他显然并非中兴雄主。
当时,金人听说张邦昌竟然私下还政赵宋后,随即谋划再次南下,将刚刚立国的南宋扼杀于摇篮之中。危急之下,宋高宗不得不起用领导了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的名相李纲,宋高宗称帝第二个月、建炎元年(1127)六月,李纲抵达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并向宋高宗献上了“议国是”等十条建国之策,他还推荐派宗泽为东京留守扼守开封以图反攻,并建议宋高宗在战、守之中积蓄国力酝酿反攻,以救回徽、钦二帝。
但宋高宗虽有一身武艺,内心却与父兄一样畏金如虎,对于李纲建议宋高宗应该将首都回迁开封,宋高宗吓得要死,根本不敢,李纲于是妥协说那就迁往河南、荆襄之地经营反攻,以示不放弃中原之志,宋高宗还是不肯,在他看来,只有逃亡东南才能更加安全一点,而对于北伐,他更是毫无计划,更不要说迎回父兄徽、钦二帝来与之争权。
对于宋高宗企图逃难东南的计划,李纲以战略家的眼光指出:
“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以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一旦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地;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
在李纲看来,只有立足中原才能与金人真正对峙光复天下,否则一旦逃亡东南,则陕西和整个北方势必将为金人所据,宋人此后要再反攻,就无比艰难了,历史后来的发展映证了李纲的宏图远见,但只是想着苟且偷生的宋高宗,则对李纲越来越看不顺眼,他甚至对只知道溜须拍马的两位佞臣黄潜善、汪伯彦愤愤不平地说:“李纲这个家伙,竟然把朕当小孩子看待!”
于是,在宋高宗的授意下,黄潜善、汪伯彦上奏弹劾李纲,随后宋高宗以李纲“狂诞刚愎”、“杜绝言路,独擅朝政”的罪名将其罢相,此时,距离李纲拜相仅仅七十五天,而李纲为宋高宗规划的开国恢复的战略在此后也几乎被完全抛弃,由此使得南宋在开国战略上就埋下了被动的隐患,在后来一百多年间一直被金国和蒙古人牵着鼻子走。
就像在第一次开封保卫战中被罢免一样,李纲在危难之际再次被罢相,这再次震动了忧心国事的太学生群体,于是,在太学生陈东的再次带领下,太学生陈东、欧阳澈等人伏阙,请求宋高宗罢免黄潜善、汪伯彦,改为留任李纲,并“还汴、治兵、亲征、迎请二帝”。
尽管南宋刚刚开国,正是用人之际,但是认为李纲以相权压皇权的宋高宗,眼里根本容不下名望日隆的李纲,为了打压相权、抬升皇权,为自己新建立的南宋政权立威,他甚至违反北宋开国时宋太祖赵匡胤立下的“不杀读书人和言事者”的祖训,下令杀害忧心国事的太学生陈东、欧阳澈二人。
而在被罢相后,李纲被一路贬黜向南,最远甚至被贬到了海南岛上,后来他虽然曾经被提拔为潭州(今湖南长沙)知州、温州知州等官职,但每次都是任期不久又被罢免,最终在反复的任用和罢免之间,被耗尽余生。
06
李纲被罢相,也意味着主战派在新建立的南宋朝廷中,失去了话语权。
在罢免李纲这个“老顽固”后,畏于金人压力的宋高宗又向南逃到了扬州。
如此一来,最难熬的,就是宗泽。
此前,李纲在上任之后,就立马上奏请宋高宗提拔宗泽为开封府尹、东京留守,面对当时经历靖康之变后开封内外盗贼蜂起,人心惶惶,城中残破不堪,“冻馁死者十五、六”的局面,宗泽努力经营,招揽流民和各路民兵,到了建炎二年(1128年)春,留守东京开封的宗泽手下招抚聚拢的各地义军达百万之众,并且积蓄了半年军粮。
当时,京西、淮南、两河一带的“草头王”们在宗泽爱国精神的感召下,纷纷加入匡扶宋室的队伍。例如濮州义军的首领王善,自称手下有数十万之众,兵车万乘,本来不给宗泽好脸色看,还想出兵占领汴京。
宗泽听闻此事后,亲自前去劝降,他单骑入营与王善相见,请他加入抗金大军,说:“朝廷正当危难之时,如果有一两位如你这样的人,岂还会有敌患?今日就是立功的好时机,机不可失啊。”
看到年近七旬的宗泽仍在为国家四处奔走,王善感佩不已,二话不说,随后解甲归降。
还有盘踞在寿春的丁进,江湖人称“丁一箭”,他聚众数万人,听闻宗泽的威名,带兵前往京城近郊求见。
宗泽的部下都担心有诈,宗泽却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何况是人呢?”
丁进到后,宗泽亲自接见,像对待老部下一样与他亲切交谈。丁进十分感动,当即请宗泽前去视察他的部队。宗泽毫不怀疑,第二天就去慰问了丁进的军队。
从此,丁进所部归入宗泽麾下,成为保卫汴京的一支生力军。
除此外,还有外号“没角牛”的杨进、李贵、王大郎、王再兴等各自拥兵割据一方,宗泽都各自晓以大义,将他们一一招降。
当时,宗泽在开封四处招揽贤才,当时仅有二十多岁的岳飞,就是在此时加入了宗泽的抗金大军,并被宗泽提拔为统制,由此开始逐渐成长。
眼见经营开封已有基础,军马、粮草都已开始稳定,而探听到两河州县的金军兵力空虚后,宗泽前后向宋高宗上疏二十多次,他多次恳请赵构“早还华阙”、发兵北伐。
对于宋高宗可能忧虑大将掌兵的顾虑,宗泽在奏疏中披肝沥胆地说:“臣若有毫发误国大计,臣有一子五孙,甘被诛戮。”
尽管宗泽甚至愿意以全家子孙作为人质担保,希望说服宋高宗还都开封,或者支持他北伐恢复中原,但一路向南逃难的宋高宗始终没有表态,一直拖到建炎二年(1128)七月,年迈的宗泽始终没有盼来宋高宗的回复。
由于忧愤成疾,当时已经70虚岁的宗泽背生毒疮,更加一病不起。
当将领们前来问候时,他支撑着坐起来说:“我本来没病,只因二帝蒙尘,心生忧愤致病。希望诸位能够奋力歼敌,成就主上恢复中原的志向,那样我虽死而无恨。”
众将听罢,纷纷泪流不止,表示一定不会辜负宗泽的嘱托。
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宗泽反复悲吟杜甫写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没有一句话谈及家事。
建炎二年七月十二日(1128年8月9日),临终之际的宗泽,在大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后,最终悲愤离世。
宗泽去世后,他的儿子宗颖将宗泽遗表上呈宋高宗,表中最后几句写道:“属臣之子,记臣之言,力请銮舆,亟还京阙,大震雷霆之怒,出民水火之中。夙荷君恩,敢忘尸谏!”
也不知逃到东南的宋高宗,看到宗泽遗表后是作何感想,而朝野上下听闻宗泽病逝前线后,无论老少,都“相吊出涕”。
宗泽之死,距离北宋亡国仅有一年多时间,这位终生不得已的老英雄,也像是此后一个时代的隐喻,后来有人说,宋高宗时代,南宋“是有恢复之将,而无恢复之君”,当时,从宗泽到后来的韩世忠、岳飞、吴玠、吴璘,南宋初期名将辈出,但宋高宗却畏金如虎,不仅不敢出师北伐,甚至大肆打压韩世忠等名将,诛杀岳飞自毁长城;后来,等到了南宋第二个皇帝宋孝宗时期,尽管宋孝宗锐意进取、希望恢复中原,但是南宋却已人才凋零,“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将”,历史的辗转反复,令当时人和后人都为之扼腕叹息。
宗泽的悲剧,也是宋人的终极悲剧。图源:影视剧照
07
宋高宗登基后不久,金人就于建炎元年(1127)八月再次南下扫荡,随后宋高宗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南逃扬州,金人为了扫荡北方的各路民军和抗金势力,此后一直到建炎三年(1129)正月,才进入淮南、逼临扬州。
在靖康之变后,当时华北和中原的广大地区,实际上仍处在各路零散宋军和各路民军手中,金人只是占据要点,并没有全面深入统治北方,但由于宋高宗自弃中原,这就使得金人得以逐个扫荡,最终征服了整个北方,牢牢掌握了北方的土地税赋和人口兵源,从而奠定了此后宋金南北对峙的基本局面。
在金兵即将兵临扬州之际,宋高宗又逃亡镇江,后又南下杭州。建炎三年(1129)二月,跟随宋高宗一路逃亡的禁军发生兵变,他们在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带领下,强迫宋高宗禅位给当时仅有三虚岁的儿子赵旉,随后以清君侧的名义诛杀了临阵脱逃、抗金不力的将领王渊和备受宋高宗宠幸的宦官康履等人,史称苗刘兵变。
尽管苗刘兵变只有一个多月,就被前来勤王的张浚、韩世忠等部平定,但这或许也成了宋高宗终身的心理阴影,从而为他后来收兵权,贬抑武将集团埋下了伏笔。
宋高宗虽然复辟成功,但从苗刘兵变中看出普通官军普遍希望北伐中原、力主抗金的军心民意后,迫于压力的宋高宗不得已北上江宁(南京),假惺惺表示自己要抗战北上,还声称自己“每念中原,未尝终食敢忘。”
结果建炎四年(1129)七月,金军以完颜宗弼(兀术)为统帅,分兵四路企图一举攻灭南宋,宋高宗再次逃之夭夭,甚至在大海上漂泊数月躲避金军,金军则在扫荡掳掠后北撤,途中被韩世忠所部困于黄天荡达四十八天,几乎被宋军全歼。
金军逃回北方后,又扶持投降金人的原北宋济南知府刘豫建立伪齐政权对抗南宋,此后,金人又将进攻重点,转向仍在宋军控制之中的陕西等西北地区,但在吴玠、吴璘兄弟坚守下,从1130至1134年,宋军先后在和尚原之战、饶风关之战、仙人关之战中多次大败金兵,既保住了汉中和四川,牢牢控制住了长江上游地区,又在西北战线为东部战线和南宋朝廷的喘息生存,赢得了至为关键的时间与空间,此后,金兵逐渐停滞于江淮以北,宋人则驻守江淮以南,宋金对峙的局面逐渐形成。
就在靖康之变后宋金反复争战的背景里,担心宋军会北上抢夺徽、钦二帝的金人,则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一再北迁,到了1128年八月,宋徽宗、宋钦宗父子二人又被从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迁徙到了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抵达上京后,金太宗先是强行将宋徽宗、宋钦宗身边的多位妃嫔霸为己有,然后又举行献俘仪式,命令宋徽宗、宋钦宗父子脱去袍服,其他人则无论男女全部脱去上衣、身披羊裘、腰系毡条,模仿中原皇帝曾经举行过的献俘仪式,祭拜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宗庙,然后,宋徽宗、宋钦宗两人又被命令跪拜金太宗,不久,宋徽宗被封为昏德公,宋钦宗则被封为昏德侯。
但金人并不放心,上京献俘仪式后不久,1128年十月,宋徽宗父子以及诸王、驸马、内侍等1800多人又被继续北迁到了韩州(今辽宁昌图县北),在这里,金人给了他们45顷农田,让宋徽宗等人自己种地养活自己。
在韩州住了一年多,就在宋徽宗父子以为将要在此安老,开始搭建草棚准备长期定居时,1130年某一天,金人突然到来,宋徽宗赵佶匆忙从草房屋顶爬了下来,还援引《韩非子》向来使赔笑说:“尧舜茅茨不剪。” 为自己亲自干粗活的窘况进行文饰。
没想到,来使却带来一个噩耗,说金人要将他从韩州,迁徙到更为偏远的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从1127年被俘虏北迁,颠沛流离三年多的宋徽宗原本以为可以安定下来,没想到却要继续北上,在这如丧家之犬的迁徙旅途中,他写下了《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而这首词,也被后来的晚清词人朱孝臧编选为《宋词三百首》的开篇第一词: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
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从辽宁北上黑龙江的颠簸中,只有沿途开放的杏花陪伴着他,但他早已看花是泪。最终,从1127年被俘虏北上,在年年向南望穿秋水的等待中,1135年,宋徽宗最终病死于五国城。
传说宋徽宗死后,金人将他的尸体架在一个石坑上焚烧,烧到一半时,金人又用水灭火,然后将尸体扔进坑中,原因据说是这样可以让坑里的水变成灯油。见此惨景,悲伤至极的宋钦宗也要跳入坑中,但被人死死拉住。
宋徽宗的死讯一直到两年后的1137年,才传到了临安城,听闻消息后,宋高宗据说几天吃不下饭。
但就宋高宗来说,他对主战派激烈呼吁的“光复故土、迎回二圣”的呼声,早已意兴阑珊。
宋徽宗梦想的盛世,最终只是昙花一现。图源:网络
08
就在宋高宗逐渐在临安驻定下来、开始逍遥快活时,名相李纲,则逐渐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到了晚年,他在被贬居鄂州期间,曾经写了一首《病牛》诗: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尽管他抗金之志至死不渝,但宋高宗并不允许他这样的主战派有出头之日,到了绍兴十年(1140),李纲最终在福州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就在李纲病逝这一年五月,金军再次南下、试图攻灭南宋,但在宋将刘錡、岳飞、邵隆、王德等人奋战下,宋军先后击败金军主力,其中刘錡、张俊、杨沂中更是在顺昌之战和柘皋之战中大破金军主力,岳飞则率军在郾城之战、颍昌之战中相继大破完颜宗弼(兀术)主力,并且进军至距离东京(开封)仅有四十五里远的朱仙镇,一时金人震动,甚至准备撤离开封,北方恢复形势一片大好。
前线战士抗金取得辉煌战绩,但宋高宗和权相秦桧却忧虑不已,担心自己议和委屈求全的无耻偏安心思,会被将士们的抗金功绩所冲毁。
另一方面,鉴于宋朝是以赵匡胤作为武将发动政变所开,因此有宋一代,对于自从唐朝安史之乱后的武人专政局面一直非常忌讳,在整个宋代,崇文抑武都是基本国策。而宋高宗自从南渡经历苗刘兵变后,更是对武将心怀深刻猜忌。
当时,在靖康之变后,宋朝的北方主力军几乎被金兵打垮,在此情况下,迅速成长起来的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吴玠、吴璘等人迅速带出了自己的亲军,甚至还被民间冠以“岳家军”、“张家军”、“刘家军”等名号,面对军队私有化的可能性,以崇文抑武作为国策的宋高宗,在相继平定南方乱匪和击退北方金兵后,也开始筹划着剥夺各位统兵大将的兵权。
于是,为了苟且偷生和满足个人专权私域,宋高宗和权相秦桧在北方抗金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主动停战,并与金国主动媾和,而金国主政的完颜宗弼(兀术)提出的议和附带条件之一,就是必须杀死他的死敌、南宋名将岳飞,然后“和议乃成”。
为了屈从金人,宋高宗决定自毁长城,以十二道金牌下令岳飞从前线班师回朝,绍兴十一年(1141)十一月,宋金双方议和达成,宋向金称臣,耻辱性自称“世世子孙,谨守臣节”;此后宋还向金每年进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并将淮河和大散关以北的土地永久割让给予金国。
而作为议和的附带条件,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7日),岳飞被宋高宗和秦桧下令杀害于临安(杭州)大理寺内。
岳飞之死,隐喻的是南宋的终极命运。图源:影视剧照
在宋高宗自毁长城后,金人则放回了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韦太后临行前,宋钦宗赵桓仰面躺在地上、拦住韦太后的车驾痛哭流涕,宋钦宗哭着说:
“幸语丞相归我,处我一郡足矣!”
宋钦宗意思是说,希望韦太后能让秦桧出面跟宋高宗说,让他们来营救自己,他南归后不想争夺帝位,只能找一个郡县养老即可。
而在一部野史记载中,宋钦宗则是对即将南归的韦太后说:
“寄语九哥(宋高宗在兄弟中排行第九),吾南归但为太乙宫主足矣。他无望于九哥也。”
意思是说希望韦太后告诉宋高宗,他南归后做一个道观观主即可,其他的已无意争夺。
但宋高宗并没有意愿接回这位曾经的兄长,因为在宋高宗赵构看来,仍然活着的宋钦宗如果南归,就是一个烫手山芋,与其如此,还不如让兄长宋钦宗就在金人手里死掉好了。
韦太后则当面向宋钦宗发了毒誓说:
“我先南归,如果我们不来迎接你,就让上天罚我瞎掉双眼。”
韦太后没想到的是,宋高宗真的不愿意迎回自己的这位老哥宋钦宗,后来,韦太后双目果然逐渐失明。
宋钦宗则在父亲宋徽宗死后,又坚持活了21年,他后来被金人从五国城南迁到了燕京(北京),并于1156年在燕京病逝。
关于宋钦宗的死因,还有一种传说是他临死前,被金主完颜亮强迫打马球,结果因为年老体衰从马上摔下,最终被金人故意乱马践踏、蹂躏致死。
宋钦宗死后五年(1161),金主完颜亮举兵南侵,试图消灭南宋,结果在采石之战中先是被宋军击败,后来又死于金人内乱。
而厌倦了战乱和恐惧的宋高宗,则在金人退兵后,于1162年主动禅位给了养子赵昚(宋孝宗),此后,宋高宗一直活到了1187年,享年81岁(1107-1187)。
这不由得让人感慨,英雄豪杰总是英年早逝,苟且偷生者却经常享乐长命。
至此,经历靖康之变的一代人逐渐烟消云散,但历史留给宋朝和中华文明的创伤并未终结。从北宋亡国时就延宕下来的隐患,还将在此后像梦魇一样相伴南宋始终,最终在1279年,在崖山,彻底终结大宋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