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男生很爱玩的游戏;现在会玩的人很少。上次去北京,在畅春新园体育广场,看一大爷在玩,引为知音!
小时候,想玩什么东西,基本上都得自己动手去做。所以凭良心讲,当时我们不叫玩,叫肩负使命、为国家培养、储备民间手工艺人!也得亏我们爱玩,要不现在非遗部门肯定得抓瞎,上哪找传承人去?
言归正传,说说陀螺制作方法:取一圆木,最好是树根,皮糙肉厚的那种。顶部刨成圆柱形,底部削成圆锥状;做活细致的,会在圆柱平截面,绘上花纹,更加美观。在圆锥尖端,打上鞋钉,更加结实耐磨。再取一竹竿,两尺长短,手指粗细,一端系上麻绳,搓成辫状,和竹竿一般长短。如此就齐活了。
要成为陀螺高手,先得学会甩鞭。这与从河南传出来的响鞭,原理大致相同,算是它的缩小版吧!动作要领为八字口诀:猫腰、提臀、抖腕、甩鞭。一气呵成!
影视剧中,常会有这样的场景:一太监,执一鞭,扶好帽子撸起袖,马步扎好甩三鞭。啪啪啪一阵炸响,皇帝老儿就驾到了,下面乌泱泱跪一大片,头磕得象鸡啄米!口中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陀螺高手,甩鞭基本上就那范儿。
鞭甩顺了,就可以下场子。麻绳绕陀螺颈部数圈,一手执螺,一手执鞭。找一空旷处,双手向各自外侧搓开,陀螺被惯性抛出,落在地上,不停地旋转。等速度慢下来了,补上一鞭,就接着转转转。
玩法虽然简单,却可衍生出无穷变化。大概我们老祖宗发明的玩意儿,都暗合易经之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看似简单的东西,实则未必简单。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很是有道理,想必没少操练八卦阵法。
有些高手,在饭桌上,都能耍得开陀螺,令人赞叹;又或者用力把陀螺抛向空中,和屋顶那么高,落到地上,还能螺随心转;又或者画一个圈,选手驱动陀螺互相碰撞,谁先被撞倒,或者出圈,就算输!所以圈子文化,我们小时候也有。
太阳每天毫无新意地从东山爬起,在西山跌倒;我们每天挖空心思,出新招翻花样的玩。后来改革开放,中国人都是从不起眼的看似简单的小商品做起,做大做强;这和我们小时候中国特色的玩法,有着直接的不容置疑的因果关系。再简单的游戏,也要、且能推陈出新。一个小陀螺都能玩出这么多门道,39大工业门类,你想怎么玩吧?
要是什么人惹我不高兴了,就写下他的名字,用饭米粒贴在陀螺上面。一边玩,一边念念有词:叫你坏,叫你不听话!我打不死你!我抽不死你!发泄够了,就又开始洋洋得意起来,颇为自得!
这样简单快乐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
写着写着,想起《陀螺》这首歌,万晓利和李健都唱过。前者是体制外人士,后者是体制内人士;有评价认为,前者唱出的是绝望,后者唱出的是潇洒。其实我也没听出哪里潇洒,更多的是压抑和抗争!
活着活着,我们大多数人,就都活成了陀螺,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不能停下来,也不敢停下来。还是祁隆问得好:有谁能够打开生命的枷锁?谁又能把握人生的潮起潮落?谁能知道幸福是怎样的生活?
那些简单快乐的日子,何时能够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