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空竹是中国传统杂技,原是一项十分有趣的民间游戏,在中国北方,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抖空竹,并能要出许多花样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抖空竹的技巧很多,有“仙人跳”“鸡上架”“放捻转”“满天飞”等,令人眼花缭乱。 其中“蚂蚁上树”最令人惊叹,它是将长绳一端系于树上,一端手持,另有一人抖动一只空竹,迅速将飞转的空竹抛向长绳,持绳者用力拉动长绳,将空竹抖向五六十米高的空中,待空竹落下时,抖空竹者将其稳稳接住。
现在,抖空竹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也是一种优美的艺术表演, 很具观赏性。所抖动的空竹也不再只具有娱乐性、健身性、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还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空竹,俗称风葫芦, 最初为宫廷玩物,后传至民间并广为流行。 它是一种用线绳抖动使其飞速旋转而发出立体声响的玩具。传统空竹为竹木所制,中空,因此而得名。演变至今,已有了其他多种材质的产品。 根据空竹轮盘与轮轴的不同组合,大致可分为单轮空竹、双轮空竹、双轴空竹、双轴多轮空竹和双抢多层空竹等,还有经过变异的异型空竹。抖空竹时,多是将两银半米左右的竹等系于一根绳的两端,以组绕空竹的轮轴,将空竹持转.并使空竹的转速不断提高。这时, 空竹轮盘上的两种哨口便在高速旋转中发出喻喻的声响。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千年的历史渊源。早在三国时期, 曹植曾做《空竹赋》。据《中国文化通志》中考证,宋代要弄杂技“弄斗”即为空竹之维形,相传宋江曾写过一首诗:“一声低了一声高, 嘹亮声音透碧胃, 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处漫徒劳。”这样, 如果从宋代算起,空竹在我国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明代刘佩、于爽正在《帝京景物略》中记述了空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 明代的一首童谣“杨柳儿青,放空钟(空竹厂,证明了空竹在北京已有较久的历史。
到了清代,空竹作为杂技节目非常受人们欢迎。杂技艺人们在原有花样的基础上,又创作出许多新的花样和高难技巧。玩空竹的人一种是作为娱乐,老人孩子都能玩;一种是做经营,为了养家糊口,艺人们在庙会上设摊表演。庙会上卖空竹、抖空竹成了特色一景,土地庙的空竹便在京城出了名。坐关老人在《清代野记》中写道: “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 贯两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可见空竹在清代深受京城百姓的青睐。
由于空竹的不断发展与演变,空竹由几百年一贯的竹木材质,到现在发展出了新材料和新工艺, 有胶木的、玻璃钢的、树脂的、纤维的、橡胶的、金属的, 还有尼龙陶瓷等材质的空竹。时至今日,京城和国内各地仍有不少空竹爱好者,并创造出不少技巧更全面、形象更优美、文化品位更高的空竹节目。一个小小玩具,折射出了中国民俗的丰富多彩。2006年,抖空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