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商业贿赂及其治理方案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00:58:40    

文|老任

编辑|老任

前言


商业贿赂是指:

“企业或个人通过给予他人金钱、

礼物、旅游、名誉、职位等非法手段,

以达到赢取、维护和扩大自身商业利益的行为”

商业贿赂在竞争中的优势是短暂的,

但由此所带来的信誉风险和法律风险是巨大的。

在国际上,商业贿赂已经被绝大部分国家视为犯罪行为,

甚至可以涉及到反洗钱、反恐怖主义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因此,企业或个人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树立廉洁经营等价值观,

维护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取得更可持续的商业成功。

商业贿赂的现状及问题:


商业贿赂的现状是复杂的,

虽然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国际条约,

禁止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但这种行为仍然存在。

一方面,商业贿赂现在的形式越来越隐蔽,手段也越来越熟练,很难被查证。

比如,某些企业在给政府官员和商业伙伴开展贿赂行为时,

会采取间接赞助、赞助会议或活动等方式进行,不易被察觉。

另一方面,一些政府官员和商业伙伴为了自身利益,

参与商业贿赂行为变得越来越熟练,

可以通过网络上的交流、加密短信等方式进行,而且在一些发展中国家,

商业贿赂的行为还十分普遍,并存在一定的问题。

1.企业缺乏诚信意识

部分企业缺乏道德操守和诚信意识,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

不择手段,采用贿赂等手段获取利益。

2.监管不力

部分政府及其部门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监管水平较低,

严格执行反贿赂法规的现实效果不佳,

从而给商业贿赂创造了一定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条件。

3.贿赂行为手段隐蔽性高

随着贿赂行为技巧的熟练和方式的多样性,

商业贿赂行为越来越难以被发现和打击。

4.法律法规的落后性和不完善

在一些地区,反贿赂法规缺失或者制定不到位,

法规执行力度和效果不高。

5.监督机制不健全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对商业贿赂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

企业和个人往往缺乏受制于法律的强制力。

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商业贿赂行为在现实社会中依然存活,

并给企业、政府和整个社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

因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大执法力度,规范企业行为,

加强监管和打击,将商业贿赂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

建立健全的市场体系,则成为未来打击商业贿赂的关键。

我国反商业贿赂的历史进程:

1.初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政府发布了《禁止行贿条例》,

成为我国反商业贿赂的第一个法律文书。

2.发展阶段:

1978年改革开放政策推行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商业贿赂现象也随之增多。

为此,1993年,

国家颁布了《贿赂行为罪》和《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等法规。

3.完善阶段:

1997年,我国政府发布了《反不正当竞争法》,

明确规定商业贿赂是一种不正当竞争行为,

禁止任何形式的财物、财务或者其他具有价值的优惠、

承诺用于谋取商业利益,以损害竞争对手的行为。

该法的实施,为打击商业贿赂和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打下了制度基础。

4.加强阶段:

2003年,我国政府下发了《反商业贿赂公约》,

积极推进营商环境建设,加强对公共服务领域的反腐和监管。

5.新时期阶段:

2021年3月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

其中就包括反制商业贿赂和金融诈骗等违法行为。

以上阶段代表了我国反商业贿赂的历史进程,

并且表明了中国政府在反腐、反商业贿赂方面的决心和实践行动。

治理商业贿赂的措施:

1.法律法规制定和严格执行:

各国应制定一系列禁止商业贿赂的法律法规,

并针对商业贿赂的犯罪行为予以惩处和制裁,加强执法力度,

形成强有力的打击商业贿赂的法律环境。

2.完善公司内部治理制度:

企事业单位要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审计机制,

及时发现和处理商业贿赂等不法行为;

要加强对业务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的管理,严格审查合作合同,

防止商业贿赂行为的发生。

3.教育和宣传:

政府部门和公司应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和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通过宣传、培训等手段使公民和员工认识到商业贿赂的危害和违法性。

4.加强国际合作:

各国应密切合作,加强信息互通和情报共享,

共同打击跨国商业贿赂犯罪活动。

5.建立舆情机制:

公司要建立健全的舆情监测机制,

及时了解公众和媒体对企业商业贿赂等不良行为的反应和评价,

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处理,防止舆论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所述,治理商业贿赂需要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

建立起系统、全面、科学的打击商业贿赂的制度和机制,

坚决打击商业贿赂等犯罪行为,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持续包庇商业贿赂给社会及国家带来的影响和危害:

1.损害公平竞争:

商业贿赂破坏了公平竞争原则,

使得只有富人或大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

这将抑制小企业的发展,阻碍经济发展和创新。

2.摧毁信任关系:

商业贿赂破坏了人们对政府和法律的信任,

容易导致社会的疏离和不稳定。

3.增加生产成本:

商业贿赂的存在导致企业不得不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成本,

这将对消费者造成损害。

4.破坏公共利益:

商业贿赂会引导公共决策被诱导性影响,

而非建立在公共利益和务实决策的基础上,影响公共利益的实现。

5.扰乱市场秩序:

商业贿赂是市场秩序被破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通过商业贿赂垄断市场,影响了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使得消费者无法从中获得利益。

我国目前对于整治商业贿赂所取得的成效:

我国近年来在整治商业贿赂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效,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反贪力度:

自2012年以来,我国不断加强反腐败斗争,

制定并全面推行“八项规定”,

严格限制高官和公职人员的权力,消除了一些贪腐现象。

2.完善立法和法律执行机制: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商业贿赂的打击力度,

加强立法和法律执行机制建设,

制定了一系列防止和打击贿赂行为的法律法规,

如《企业反腐败合规管理规范》、《刑法修正案》等。

3.加强企业自律:

我国各行各业都对商业贿赂提高了自查自律的意识,

许多企业开始自愿执行反腐败合规管理规范,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加强了对贪腐行为的监督和处置。

4.建立举报机制:

我国建立了通报、举报贿赂行为的举报机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这些举报不仅帮助查处了一些大大小小的腐败案件,

而且也广泛加强了公民的法制观念,提高了社会反腐败的意识。

以上措施的综合推进,让我国反商业贿赂的力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虽然说还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如需要加强对高管贪腐行为的打击、提高法制观念等,

但是我国反商业贿赂取得的成效是非常可喜的。

可以预见,未来我国将进一步加强反腐、反商业贿赂的力度,

真正整治好商业贿赂,创造公平的商业环境。

结语

总的来说,商业贿赂是一种常见的非法、非正义的行为,

它不仅导致经济的失衡、影响企业经营和社会稳定,

更危害政治伦理和社会道德。

为了治理商业贿赂,我国不断加强立法和法律执行机制的建设,

相关法律加强反腐力度,企业也逐渐加强反腐自查和自律,

建立通报、举报机制,构建了比较完善的治理体系。

然而,商业贿赂现象依然存在和蔓延,

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对贪污腐败现象的监管和整治力度,

从各个维度入手,提高反贪反腐的意识,

加强对商业贿赂的共识和道德禁锢,共同抵制商业贿赂的不正之风,

创造合法、公正、平等、开放、纯洁的商业环境。


相关文章

不可抗拒原因中止审理是什么意思(劳荣枝、吴谢宇案都中止审理,到底什么才是不可抗拒原因?)

遗产继承纠纷最好的律师推荐(北京十大遗产继承纠纷最好的律师都是哪家)

谈一谈商业贿赂及其治理方案

出国办理红本黄本的步骤(英国留学行前准备:小红本、小黄本是什么?必须要办吗?)

办劳务公司资质什么条件(怎么办理劳务资质?)

代办注册商标费用多少钱(商标注册的办理费用是怎样的?)

杀一只白鹭判多久(会被判几年?)

注销公司需要多少钱费用(公司工商执照注销需要多少钱?和这两种情况有关)

房产抵押去哪里办理(办理房屋抵押贷款找什么公司比较靠谱)

资本运作是传销吗(浅谈“资本运作与传销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