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太尉”郗鉴〔郗xī〕要为女儿挑选一位理想的好女婿,特派心腹门生到丞相王导府中去提亲。
提亲的门生,到了王家,表明来意。王导说:“你往东厢房去,我家男孩子们都在那里,你可以任意挑选!”他便把这个大贵族家庭的子弟,一个个仔细看过,然后回去向郗鉴复命,说:“王家的那般公子少爷,长得全都端秀文雅,英俊不俗。不过,当他们听说我是去选女婿的,便多不免腼腆拘谨,态度有些不自然起来。‘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只有一位,坦然露出肚子,斜靠在东边的坐榻上,只管吃他的东西,好像什么也没听见似的。……”(床,古时坐榻,俗称胡床。)
郗鉴听到这里,立刻高兴地说:“好,这一位‘东床坦腹’的,正是我理想的佳婿! ”郗鉴就这样为女儿定下了亲。这位佳婿是谁?原来就是王导的侄子、后来的著名书法家王羲之。
《晋书•王羲之传》记下了这段故事,《世说新语•雅量》也有载。后来,因此称人佳婿为“东床坦腹”或“坦腹东床”、“东床快婿”,也简称为“东床”、“东坦”。
至于郗鉴要选理想的女婿,为什么首先确定以王家为对象呢?原来王家在东晋时是个最大的贵族,王导在元帝、明帝、成帝三代,连任丞相,当时人们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马,指司马,晋朝皇帝姓司马),可见这家姓王的,权势有多么大!郗鉴企图和这样显赫的王家攀亲,便是他的“理想”。
比王导稍后,有个谢安,孝武帝时位至宰相。那谢家也是权高势大的东晋贵族。前秦苻坚南侵时,谢安之弟谢石任大都督,侄谢玄、子谢琰(yān〕,在大破前秦百万大军的淝水之战中,都是有名的将领。那时,要论门第,就没有比王、谢两家更髙的了。直到东晋灭亡以后,进入了南朝,这两家后代的威势还很不小。《南史•侯景传》载,“河南王”侯景想在王谢两家中求婚,梁武帝劝阻道:“王谢门高,恐怕你不相配! ”
旧时因此以“王谢”为髙门世族的代称;形容对方门第太高,不敢髙攀,就叫做“王谢门髙”。但是,这样的大贵族后来也终于衰败了,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诗,有两句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